
企業用人:是招人,還是留人
目前的經濟形勢下,用工荒籠罩了整個勞動力市場。為解決這種招工難的局面,政府、企業和各類社會機構都竭盡招人之能事,想盡一切手段,可是效果依然難如人意,有的只是緩解了企業陣痛,麻痹一下企業一直緊繃的神經。而企業用工“沒有荒、只有更慌”的事實說明:一切應對用工荒的手段和方法都是頭痛醫頭、治標不治本。
長期以來,社會都把用工荒歸結于計劃生育導致的適齡勞動人口下降,還有專家認為是“結構性缺工”,其實,這些都是屁話,更是一種誤導??纯辞к娙f馬去擠“公考”的獨木橋就知道了,看看社會普遍的就業難現象就不難知道答案了。
為找到性解決問題的答案,新與成國際教育特邀人力資源專家,走進企業進行了專項調研。
但奇怪的是:有些企業根本就不缺工,更沒有遭遇招工難,企業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在有條不紊地開展。
綜合這些企業的經驗,其實不難得出結論:要解決用工荒,還得先打破傳統思維,企業要“從經營產品向經營人才轉變、從天天招人向用心留人轉變”;而社會則要“從創業思維向職業思維轉變”,否則,必將使用工和就業陷入惡性循環。
先說“從經營產品向經營人才轉變”吧。在99%的中國企業里,一直以來都是只重產品、只投資設備,愿意在員工身上投入的企業則是鳳毛麟角,這就導致很多員工始終無法實現職業化提升和兌變,年年都是王小二,員工隊伍自然也是極不穩定,中國企業的產品始終缺乏附加值,始終在低端市場徘徊。這也是一個主要原因了。而經營企業實際就是經營人才,要做一流產品就必須培養一流的員工隊伍,這是一種基本的管理常識。
再說“從天天招人向用心留人轉變”。很多企業在缺工時幾乎全員出動去找人,可是,卻忽略了“留人”這個基本的要素,內部人力資源管理粗放,對員工也缺乏基本的人文關懷和尊重,導致員工缺乏歸屬感。
而一個的企業,必定會為員工進行職業規劃,讓員工看到未來;建立健康公正的企業文化,以文化人,培養員工的歸屬感;實施規范化管理,讓員工感到一種職業安全。佛山華禹彩印就是這一方面的典范。
再說“從創業思維向職業思維轉變”?,F在,全社會都在鼓勵學生創業,可是,大家卻忽略了一個基本的常識:一個連基本的職業積累、社會積累都沒有的小青年,怎么可能擔負創業的重任?
一個連半點人生閱歷都沒有的年輕人,又怎么去應對商業社會無處不在的風險?99%的創業者后都淪為市場經濟的炮灰自然也是毫不奇怪了。按照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,我們應該打破GDP之上的思維,應該鼓勵年輕人在職場上去磨練,往專業化、職業化方面去發展,這也能在某種程度上緩解用工荒。
現代管理常識告訴我們——當任何一種問題持續無法解決時,就是我們的思維模式出了問題。這時,運用逆向思維或許才能標本兼治、一勞永逸!
相關閱讀
?已有611位學員預約試聽
學員風采
熱門文章
